首  页  |  最新资讯  |  通知公告  |  协会机构  |  专家访谈  |  协会刊物  |  专家咨询  |  书画巡展  |  关于我们
协会简介  |  协会动态  |  相关政策  |  会员机构  |  会员风采  |  养生有道  |  就医指南  |  健康商城  |  下载专区
欢迎访问:南京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协会!  
工作动态  
最新资讯
通知公告
专家访谈
协会活动
会员天地  
养生有道
原创手札
书画巡展
会员风采
为您服务  
 政策查询
 专家咨询
 家庭急救
 就医指南
健康商城  
产品名
友情链接  
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
 江苏省民政厅
 南京市民政局
 中国血疗网
新闻详情  

 

标题:退休院士秦伯益:活到老干到老,让年轻人干什么?

关健字:
主要内容:

退休院士秦伯益:活到老干到老,让年轻人干什么?

秦伯益药理学家,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,

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、院长。
“院士退休”听起来不是个陌生的词汇。但迄今为止,全国两院院士中,获准退休的,仅秦伯益一人。9年前,70多岁的他卸下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职务,保留了院士头衔。随后一人独游全国,同时不忘就社会问题发声。
  近日,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,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,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等。还有院士发出了羡慕秦伯益的声音。这一切,使得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了秦伯益。
  “退休这事,我就算不承认也是异类”
  新京报:当年,退休想法是突然冒出,还是酝酿很久?
  秦伯益:按军队规定,我65岁可以退休。但我60岁左右就考虑退休后的安排了,60岁后开始选定、培养接班人。
  新京报:你真正退休时,已是70多岁了,是因为评上院士延缓了吗?
  秦伯益:1994年,我成为中国工程院第一批院士。那时我62岁,在第一批院士里算年轻的。好多评上院士的老教授都没退休,我马上退不太合适。直到2004年,我72岁时才正式向组织呈报想法。
  新京报:退休过程顺利吗?有没有遭遇一些阻力?
  秦伯益:军事医学科学院对我很了解。报到总政,就不好处理了,因此前没先例。查遍所有文件,既没说院士什么年龄能从单位退休,也没说院士不能退。程序怎么处理?谁来批?最后又从总政报到中央军委。第二年批了下来。
  我觉得因为自己想退,很坚决,加上各级领导的理解,所以能退下来。
  新京报:有没有想过因为评上院士,干脆不退了?
  秦伯益:我认为院士只是一个荣誉称号,对晚年安排没什么影响。后来不知为什么,院士自己也好,院士所在的单位也好,社会也好,都有一种错觉,觉得终身荣誉就意味着终身工作,要干一生。但我没有这样的“错觉”。
  新京报:当时周围的人怎么看待你?
  秦伯益:单位的人很理解。单位外的人对我有一些其他解读。但我不介意。我一辈子做事,老实讲,不太顾及别人怎么看我。到最后大多数人还是能接受我的。
  新京报:也有赞同的吧?
  秦伯益:有,但他们会问,你退休下来经济损失多少?我说我没去算,也不在乎。
  新京报:你觉得自己是学术圈里的“异类”吗?
  秦伯益:整体来看,我觉得自己不算异类。但对待院士退休这件事情上,我就算不承认也还是异类。
  “院士头衔对发声有帮助”
  新京报:退休后卸去职务,心情会失落吗?
  秦伯益:没有失落,我老早就准备了。譬如这些书,是我40年的积累,从“文革”后开始收集,现在已有上万册,就是为了晚年退休后能慢慢看。
  另外,院士头衔我没退,退的是军事医学科学院职务。
  新京报:你退休后,游遍了中国名胜古迹,写了两部游记,这也是此前计划的吗?
  秦伯益:大规模旅行不是,是慢慢积累的。但我一直有走走看看,了解社会的想法。
  新京报:你后来也到大学或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?
  秦伯益:这些不是我主业。我现在更关心国家大事,政策方针。朋友来看我,总结两句话:别人怕退休以后没事干,你是怕不退休干不完想干的事。
  新京报:你怎么看待你现在的生活?
  秦伯益:我自封自由撰稿人,经常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做沟通,反映民众心声。
  新京报:院士头衔,对你这种发声有帮助吗?
  秦伯益:带来了正面的作用。说什么话,大家比较信服,就算尖锐,大家也能听,也能接受。
  新京报:未来的生活,你还有哪些规划和打算?
  秦伯益:90岁以前主要是写作。明年开始,计划用3年时间,写我们这一代人看到、想到的一些问题。
  新京报:你希望其他人能够和你一样,在能退的时候退吗?
  秦伯益:最好这样,但很难做到。我们这一代科学家,一直为了国家需要,坚持做一件事。很多人除研究之外,没有别的兴趣和爱好。我觉得很多科学家苦,是因为心灵的孤独。
  “活到老干到老,年轻人干什么”
  新京报: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院士应该有退休和退出机制,你觉得这个话题为什么会在此时出现?
  秦伯益:随着社会情况越来越复杂,两院受到各种各样影响,爆出一些丑闻。到了重新理顺内部关系的时候了。
  近期原因是农工党的提案,提出改进两院院士选举制度。三中全会提这个有它的必然性和推动因素。
  新京报:有人提议,对两院院士年龄一刀切,到一定年限,不再担任,你怎么看?
  秦伯益:一刀切不利于晚年成熟的院士。比如达尔文,李时珍,都是在生命最后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。但目前来说,院士荣誉不定年龄线,也不行。起码对非院士科学家不公平,因为并不是所有做出重大贡献的都评上了院士。
  新京报:也有人不愿退休。
  秦伯益:过去的教育要我们活一天干一天,老当益壮。我老早就否定这种价值观了。那是人才紧缺时的观念,现在年轻人都找不到工作,你老人家活到老干到老,年轻人干什么?
  新京报:有人不愿退,和这个院士带来的荣誉和利益有关吗?
  秦伯益:荣誉是主要的。利益,我估计也不小。有些院士,身兼数职。都不是白兼的,很多是被高薪聘请。但真正的科学研究工作者,做好自己课题,足以花掉一生精力,废寝忘食,日以继夜,怎么兼职?
  居里夫人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之后,拥有很多头衔,她一口气辞掉了106个。她说科学家被这些事情纠缠的话,就没法在科学上进步。去世的院士王选也是,他说科学家经常在电视上出现,他的研究生命就结束了。
  “院士选拔形式严格,漏洞也多”
  新京报:近年来院士候选人学术造假、抄袭剽窃事件屡屡爆出,你怎么看?
  秦伯益:总的来说,不正之风不光是学术界的问题,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。需要国家整体的反思。我们的教育,重物质,轻精神。在政治文化、经济文化的冲击下,纯正的学术文化人已不多了。
  新京报:你怎么看待关于两院院士的选拔制度?
  秦伯益:院士选拔形式严格,漏洞也很多。比如遴选是很严谨的。材料公示,谁都可以投诉,哪怕是匿名投诉。有实质性的内容,还要去调查。
  但确实也有公关行为。不公关要吃亏,因为竞争太激烈,隔行如隔山,不公关就不了解你,不了解你怎么选你?现在会有单位组织专门的班子去公关。
  新京报:现行评选制度还有行政力量介入。如果院士只由院士来评选是否好一些?
  秦伯益:单由院士评选也有弊端。院士也有人性弱点。最好由同行评选,但也难免片面性。同行里有冤家和亲家。中国同行多半是今天你帮我说话,明天我帮你说话。
  新京报:目前来看,最合适的院士选入制度是怎样的?
  秦伯益: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讲过,科学家成绩的评审,要靠学术共同体。本单位同事认可,专业领域认可,就行了,兴师动众到全国关注没必要。另外,评选的人也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、真正的见识,不能带着私心。
  名词解释:何为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?
 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,提出要对院士制度改革:“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,优化学科布局,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,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。”
  但院士怎么退?有哪些条件和程序?截至目前,尚未有过具体规定。
  大体而言,院士退休指的是退出工作岗位,不再担任相关职务等,但并不等于卸下院士这一荣誉称号。
  退出指的则是不再拥有院士这一荣誉称号。目前退出制度只在院士犯重大错误或出现学术腐败等问题时才实施。  

Copyright © 2004 jinqiu99 All Rights Reserved.
南京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协会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
地址:瑞金北村57幢506室 电话/传真:86535090,86663069 邮编:210004 [请你留言]

苏ICP备15011054号-1[您是 位访客]